談談一個關于植物墻花盆安裝的過程。
2022-1-23 18:15:44 來自: 綠蔭美
談談一個關于植物墻花盆安裝的過程。
選址:
新房裝修時,考慮過幾個植物墻花盆的設置位置:餐廳,客廳,陽臺和衛生間。衛生間進排水條件好,但范圍小,能觀賞的時間也太少(可以作為第二面墻考慮);客廳和餐廳可觀賞性比較強,但是排水不好解決,且維護成本太高,有落葉需不停地打掃,而且后面如需改造則需要大動干戈。綜合下來,比較后選擇客廳陽臺西側的墻體(約1.5*2.7m),一能保證充足的日照和通風,二維護成本低,日常及時即使沒法及時打掃也不會讓家里顯得很凌亂,三范圍可控成本可控。
種植容器:
選擇植物墻花盆系統時,著實做了不少功課。比較終考慮性價比和更換便利性,比較終在網上兩千大洋搞定:墻體先用鋁型材搭出基本框架,然后上掛植物墻花盆模塊掛件。掛件由一個花盆和植物杯相扣組成,植物杯可移栽兩顆盆徑10cm的植物,底部通過一個吸水的棉繩(就是鞋帶)為土壤提供水分。水從頂部流下,每個花盆底部可以蓄水,多余的水從溢水口留到下一層花盆。掛件豎向相扣,每三個扣在龍骨上固定。一個掛件24cm*14cm,比較終以4*14的網格鋪滿墻體。兩年下來,大多數植物都能比較好的生長;仡^來看,掛件比較好是選擇深色材料,淺色拍照效果一般,感覺檔次較低。當初購買考慮和后方墻體一致顏色,比較終看下來,墻體也應當選深色涂料或瓷磚,效果會更好。
植物種植種類與搭配:
出于一名建筑師對于幾何秩序的傾愛,植物墻花盆比較初的搭配設計考慮過一些圖案化的效果,如色彩的彩虹漸變等等。陽臺的植物墻花盆不是完全的人工環境,不同季節的光照溫濕度條件對不同植物的生長能產生很大的差異,將生長條件不同的植物強行用顏色配置在一起事實證明不太現實。比較終,植物的多樣性成為了考慮的主要因素,將盡可能多種類的植物展示出來,也比較為一項實驗看看哪些植物更適合此類環境的生長。
植物品種的選擇,主要考慮可以接受土壤濕度高,且對光照條件沒有嚴格要求的類型,所以絕大多數多肉和賞花植物被排除在外;此外由于植物杯大小有限,根系茂密的植物也沒有考慮,主要是比較高大的植物,這些植物也不適合植物墻花盆所需的整體形態控制。比較后考慮成本,上墻的植物還是以較為常見的植物為主,死了也不可惜。
南陽臺西側墻面從早上到中午在晴天的情況下都有一定的直射光線。所以靠窗部分大約半米之內的植物,重點考慮布置了一些相對耐曬的類型(事實證明這也是較為頭疼的區域),其他部分并沒有更多的區分。
其次在形態上的組合搭配,選擇一些爬藤類,垂吊類以及矮小的灌木鋪底,再搭配一些葉片較大的灌木形成視覺上的焦點。
色彩上,未做過多的規劃,有意點綴一些橙色紅色以及偏藍色調的植物而已。實際上,季節變換,秋冬季植物的色彩更為豐富一些,而到了夏季大多數植物都是偏向綠色的色調,這種變換本身就有足夠的趣味。
蕨類非常適合植物墻花盆,種類也多,成活率很好,而且較為百搭,甚至用其作為主要的鋪底植物都沒問題;竹芋及海芋有相對較大的葉片,效果比較出彩,成活率中等;
秋海棠是較晚上墻的大類,但效果令人驚喜,成活率很高,而且很多都有金屬質感的葉片,很有趣味;合果芋也有很高的成活率,品種也多,個頭中等適合鋪底;
綠籮與部分蔓綠絨作為垂吊類適合布置在墻體兩側,覆蓋植物墻花盆掛件在端部露出的部分,其覆蓋效果也很好,增加一個層次的質感;礬根成活率很低,非常遺憾,否則其豐富的色彩也能帶來很多變化。
比較終呈現的搭配效果,和市面上那種較為幾何化的效果相比很更隨意更野氣一些,植物配置沒有那么緊湊。
贏家:
凡是帶氣根的植物,生長的都很好。比如幾個蔓綠絨,綠蘿的品種,姬龜背竹以及麒麟尾都遠遠地延伸到其花盆以外的區域,尤其是麒麟尾幾乎成了侵略物種的存在。天堂鳥,鴨掌木,大葉傘和春羽都長出了十分巨大的葉子,其中春羽比較為成功,其氣生根肆無忌憚的擴張地盤,在多個沒有植物的植物杯內設立了分基地。長勢旺盛的植物其根系都已遠遠超出了植物杯的范圍。
輸家:
比較大的失敗者是礬根類的植物,比較初上墻時(冬天)買了很多,顏色很豐富,但天氣一熱之后就大量死亡,而且很容易長介殼蟲;特別矮小的灌木,會被其他植物完全遮住陽光,比較后死掉了很久才發現;
植物向陽性:
由于有部分陽光直射,植物墻花盆的光照是有方向性的,其結果是很多植物都將葉片偏向太陽一側生長,而觀賞植物墻花盆的角度是從客廳方向也就是反向看過來。比較佳的視角無法獲得比較好的觀賞效果。
植物季節性:
設置在陽臺的植物墻花盆,外界條件變化對其影響較大。夏天的日照和高溫,冬天的低溫和冷風會使一些植物無法實現全年健康生長。前文提過的礬根植物大多數活不過夏天,竹芋,海芋類的熱帶植物在冬天也有較高的傷亡率。
光照與泛光設計:
室內的植物墻花盆設置在陽臺,有三分之一的植物可以獲得早上至中午的太陽直射光。陽臺外窗設置遮光簾,在比較為炎熱的夏天可以一定程度減少強烈日照的影響。不過夏天太陽角度高,世紀比較熱的幾個月份,能被直接照射的植物實際不多。但是一直被陽光直射的比較靠外側一列植物傷亡率較高,需要放置適應性相當強的品種才行。此問題仍在持續探索中。
植物墻花盆頂側設置了軌道燈,并購買了全光譜射燈為植物墻花盆補光,同時兼任陽臺的照明功能。實際上,這個補光燈是否必要,現在是打問號的,因為目前的條件下,自然光足以滿足植物的正常生長,射燈主要起到一個室內照明的作用。目前軌道燈的設置位置也靠墻體過近,原因在于比較初對于植物生長的程度預判不足。帶來的結果是下部植物基本無法獲得光照,光線基本集中于幾個植物上。
近期同時在考慮夜間關閉軌道燈后的弱光氛圍效果。經過嘗試,目前實現的效果是用一個太陽能led燈串,繞植物墻花盆外側纏了幾圈。此前嘗試過均勻布置在植物墻花盆上,但是安裝及其麻煩,且考慮到怕影響以后植物正常生長,比較后還是拆下來用簡單的方式布置。以后若有機會重新設計植物墻花盆,可能考慮用櫥柜上的那種led燈管安裝在每層花盆下側(或金屬龍骨上側),形成一個背光的效果。
澆水系統:
澆水是購買植物墻花盆時搭配的滴灌系統,水從植物墻花盆比較頂部流入單元掛件,其內部有溢水口,水超過一定高度直接流入下一層。澆水時間由一個自動滴灌設備控制。比較低一層的溢水口由軟管連接將多余的水集中到一點排放。由于植物墻花盆所在一側沒有排水地漏,所以目前的方案是排水到一個水桶中定時倒掉。
澆水不均勻:
由于排水量受限,所以只能設定有限的滴灌時間。經過一段時間使用,發現底層植物經常缺水,所以須經常注意調整澆水時間。一部分原因是自然光照導致底層靠近窗邊一側蒸騰作用遠高于其他位置,一方面由于部分植物生長迅猛對水的需求很大導致不同部位吸水量差異大。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在植物墻花盆中部或底部增加設置滴灌嘴,保證盡可能均勻。
排水不美觀:
植物墻花盆一側無地漏,需用水桶接多余的澆灌水。且植物墻花盆比較底部排水管外露,不做遮擋也不是很美觀?梢杂寐涞嘏柙哉谘。也可以盡量將植物墻花盆做至地面,比較后用通長水槽接水。當初怕皮蛋會誤飲所以未采用此方案。
凈水系統:
雖然采用自來水澆灌并沒有導致植物大量出現生長問題,但目前也沒有手段盡管這個問題的影響進行量化。比較好能在進水管前端接凈水器過濾氯化物。
水管的預裝
由于植物墻花盆設計是裝修設計后期才確定的方案,水管預留考慮不充分,比較后是頂棚明裝,視覺效果不佳。
總結:
流水賬記了一大堆還有些施肥防蟲害的事情,沒什么意思留給自己好了。感覺花這么多心思在這事上,是不是有些走火入魔。也經常一個人背著手站在陽臺上,像個退休老大爺一樣仔細研究著每一片葉子。其實,窗外就是小區的集中綠化,眼前的景色并不缺少這一抹綠。但每次翻開相冊回看從無到有的過程,每次驚喜的發現一刻冬天時已經死翹的植物重新長出小苗,每次在某個隱秘的角落發現某個植物悄悄的攀爬了大半面墻只是為了多獲取些陽光,都覺得,這東西實在太有趣了。再說,每次有人來家里做客,如果實在沒什么好聊的,就一起在這面墻前面發呆好了。
上一條 : 植物墻花盆做法具體有哪幾種?
下一條: 沒有資料